Archives for category: 創少

你發現了嗎?最近的天色一天比一天更早暗下來,空氣中也能感覺到明顯的涼意,蟬鳴鳥叫的聲音越來越難聽見,植物顯得有點枯黃,有些樹木甚至連葉子都落得光禿禿的。這些現象都在告訴我們:冬天來囉!

冬天是疾風的季節
冬天的氣候變化,和夏天相反。隨著太陽在空中的位置一天天向南偏,歐亞大陸上冷空氣的力量逐漸壓過太平洋的暖空氣,我們所在的北半球也就越來越寒冷。北半球的風向會順時針旋轉,因此原本來自西北邊的寒風,到了台灣附近就變成從東北邊的方向吹進來,也就是我們在氣象新聞中會聽到的「東北季風」。迎風面的北部與東北部地區特別能感受到東北季風的威力,不只冷颼颼,還伴隨著豐沛水氣帶來的連綿細雨。由於水氣被地形擋在北部,東北季風來到新竹一帶時雖然仍然很強勁,但已經變成相當乾燥了,成為俗稱的「九降風」。新竹地區有名的米粉與柿餅,可都是靠著又強又乾的九降風來風乾,才會特別美味呢!來到中南部,這邊受東北季風影響就更小了。不過由於嘉南平原是個範圍廣大的平坦區域,缺乏地形遮蔽,冬陽帶來的熱量很容易散失。因此即便不像北部冷風陣陣,但在寒流來襲的時候,卻也常常是全台最低溫的地區~ 繼續閱讀文章 »

時間過得好快喲,咻咻咻地,暑假就過了一半。進入八月,陽光似乎漸漸不再像六、七月間那麼炙熱,偶爾也會有陣涼風吹過,好像在說,秋天快到囉~

秋天是風高氣爽的季節
還記得我們之前認識過夏天的天氣嗎?太陽在六月的時候剛好來到台灣所在的北回歸線,陽光直射的加溫,讓我們感覺到無比炎熱。接下來,太陽又要慢慢離開,往南方移動,於是就會漸漸降溫。雖然有時候會有大家口中所說的「秋老虎」,也就是在涼爽的秋季中,卻出現天氣有如夏天一般熱的日子。不過這終究只是短暫的現象,整體來說,清晨與傍晚還是一天天充滿涼意啦。 繼續閱讀文章 »


度過兒童節與清明節連假,就感覺到夏天的腳步更近了。每天清晨,太陽越來越早升起;每天黃昏,卻越來越晚落下。白天變長,氣溫暖和,大自然也活躍起來!

夏天是大雨的季節
每年冬至(12月21日~23日之間)是太陽在最南邊的時候,從南半球的南回歸線出發,一天天向北移動。到了夏至(6月20日~22日之間),將會抵達切過台灣的北回歸線。在這半年期間,我們鄰近的北太平洋持續被加溫,讓這個區域的空氣得到越來越強的動力,逐漸壓過來自歐亞大陸的大陸冷氣團,於是就將冷空氣慢慢推回北方。

繼續閱讀文章 »


詩人說:「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」每年過年前後常常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,但是這也讓我們知道,大地馬上就要春回,自然界又準備要生機盎然起來囉!而春天,還給了大家哪些感受呢~

春天是溫暖的季節
冬天總是吹著冷颼颼的東北季風,因此台灣的東北角落,像是宜蘭、基隆、台北這些迎風地區幾乎天天都是濕濕冷冷的。而中南部雖然這幾個月不常下雨,但是每當寒流報到,哇~~那股像是要穿透皮膚的寒意也很教人受不了呢!還好一到春天,不但太陽露臉的時間一天天地變長,東北季風也漸漸減緩,暖暖的西南風則會相對地增強,此消彼長之下,萬物都跟著溫度上升而活潑起來。

繼續閱讀文章 »

今年我們陸續參觀過了基隆的「海科館」,以及台中的「科博館」,這個月則要前往座落於高雄的「科工館」。科工館是「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」的簡稱,成立於1997年,是座以「科技」為主題的博物館,也隱約與高雄工業發達的歷史文化相互呼應著。如果我們將科學描述為一門研究自然的學問,那麼科技則可說是將這門學問實際應用於人類社會中的成果。換言之,幾乎所有科技發明都與我們的生活中的大小事關係密切。可想而知,這博物館裡應該有許許多多有趣的設施可以體驗或操作,就讓我們好好地探訪一下吧~~

繼續閱讀文章 »

今天是個好天氣,我們一大早就出發往台中!搭乘客運來到台中地區最大的朝馬轉運站,下車後旁邊的台灣大道上就有往台中市區方向的公車可搭乘。很快地來到「科博館」站下車,前面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囉!

歷久彌新的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」位於台中市區,成立於1981年,算算至今已經有35年的歷史。許多從小在這裡見識過各種奇妙科學現象的小朋友們,現在可能都已經當爸爸媽媽,換他們帶自己的孩子來訪了呢!科博館的建館目標,除了向社會大眾展示種種自然科學的現象與原理,同時也有珍藏台灣代表性的各類標本及資料之功能。館內主要有三個不同主題的展示廳,包含介紹生命演化的「生命科學廳」、介紹文化發展的「人類文化廳」、以及介紹環境變遷的「地球環境廳」,另外還有科學中心、植物園、各種特色劇場。因此,科博館不僅是台灣最早成立的科學類博物館,同時也靠著多元的展示內容,成為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座。每年遊客多達300萬人次,也就是說,平均全台灣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人來訪喔!

長短圓尖各不相同的種子標本

長短圓尖各不相同的種子標本

繼續閱讀文章 »

海科館01
一早起來,發現天氣陰陰涼涼的,偶爾還飄起小雨絲。真湊巧,今天的目的地就是「水」最多的博物館—海洋科技博物館!這個地球上,人們賴以生存的陸地只佔據表面的四分之一,其他四分之三的面積則被海洋所覆蓋,最深的海底位在台灣東南方的馬里亞納海溝,深達11,034公尺,距離我們比陸地上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聖母峰(海拔8,843公尺)更遙遠。孕育地球生命最重要的「水」,更有高達97%被蘊藏在海洋之中。鹹鹹的海水雖然不能直接拿來喝,但是人類卻能從中提煉出「鹽」來使用。而製鹽過程中還可以產出「鹽鹵(ㄌㄨˇ)」,這種超濃超鹹超苦的液體,則是製作豆腐、豆皮等美味食物時,不可或缺的原料喔。因此,人類雖然不是海中生物,但海洋仍與我們息息相關。生活在四面環海的臺灣,除了鹽與豆腐,除了餐桌上的海鮮,除了暑假可以去玩水游泳的海灘,我們身旁的大海洋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?今天就跟著我們的腳步,到「海科館」去探索一下吧~~ 繼續閱讀文章 »